細分行業概況
凡事看主要方面,抓主要矛盾,貴在直擊本質。消費看白酒,白酒看高端,此處討論的高端為零售1000元左右及以上的酒,這個價格帶競爭格局穩定,量價增長邏輯簡單。主要就是茅五瀘3個玩家,前三家量占比90%以上,銷售額占比95%以上。夢9手工班、汾30年、內參等等做到100億銷售額,5000噸銷量再說,否則就是邊緣化、地域化的命。
其中飛天茅臺850億,五糧液酒440億,國窖1573剛突破100億,此外幾億、十億的都是零頭。三家合計營收出廠口徑1400億,利潤650億。銷量占行業不到1%,營收占比約2成,利潤占比超6成。這就是一頓飯要花2000-6000元酒錢的全國土豪們貢獻的2020年度總盤子,扣掉這塊整個白酒行業沒好大意思。
過去4年的競爭格局演化
市場普遍關心的是價,我倒覺得量才是值得重視的,因為量的背后是核心消費群體。
拉了一下數據,2017年到2020年,這一輪高端白酒上升周期中,飛天茅臺的分年銷量為3.0,3.25,3.46,3.43萬噸,同期五糧液酒從1.8萬噸增長到了2.8萬噸,國窖1573從0.3萬噸增長到了0.6萬噸(老窖的數據很迷惑,但從100億口徑來估算差不多這個量)。其他幾百噸的主懶得跟蹤,差距太大,且都諱莫如深難以搞到數據。
數據表明,4年間,全國高端白酒總規模從6萬噸增長到了7.7萬噸,復合增長率8.9%。1.7萬噸增量中,股權激勵后的五糧液拿到了1萬噸,國窖分得了3千噸,茅臺4千噸,結論是,茅臺在前面提價,五糧液得了大的實惠,國窖增長快。茅臺有所增長但不及細分行業,導致濃香型白酒在高端白酒中的銷量占比在擴大,基本一半對一半,這背后可是實實在在的核心消費群體,份額變化對茅臺可不是好消息。如果考慮到說不清道不明的庫存因素,對茅臺而言更不是好消息,真實情況是消費者沒有喝掉更多茅臺?
主流認識,貴州茅臺是基酒不足的原因,但僅歸因于此也值得懷疑,如果是產能限制,則無法解釋2019年的銷量3.46萬噸,超過了5年前基酒產量的85%,即2.7萬噸,居然可以多出來7600噸,所以高度懷疑產能就是制造稀缺的幌子而已。2020年沒有增長還略微下滑也很難以理解。推測產能限制可能會有,但更大的可能性是銷量限制,或者主動制造稀缺性。
未來5年市場容量預測
2020年細分行業總量7.7萬噸,過去4年總銷量增長約30%,這個增速和通貨膨脹數據對不上,所以不要以通貨膨脹來預測量,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對不上,和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增速也對不上,都沒有這么快。只和一個東西勉強對的上,那就是高凈值人群的增長,有數據是13%,考慮到土豪不是人人都喝酒,8.9%的復合增速勉強說的過去。結論就是,我國居民財富增長,特別是高凈值土豪的增長才是高端白酒量增的底層原因。反思一下也有道理,高端白酒的主力銷量不是由中產決定的,而是花錢不考慮數字的土豪們決定的,不然放到全世界都解釋不了我國的“大眾酒”為什么這么貴。高端酒的量增,同白酒行業銷量整體萎縮的背離非常鮮明,而同豪車、奢 侈品等走勢一致,背后都是土豪們在支撐。
那么,如果未來居民財富和高凈值人群繼續保持增長,理論上高端白酒還會繼續保持量的增長。這里面實際上有個風險,對健康的關注、人口結構會威脅到增長預期,因為,從消費群體觀察,年紀越大越惜命會喝的越少,年輕一代的偏好還真不好說。
就按9%吧,那么2021年-2025年,分年高端白酒總量為8.4-9.1-10-10.9-11.8萬噸。年均增長8000噸,這可是每年1600萬瓶增量。假設1個富裕家庭年消費6瓶,得270萬高凈值家庭的增量,而2020年可投資資產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家庭,全國才300萬戶,簡單翻譯一下,要么有更多的土豪來喝,要么現有土豪每年多喝6瓶才消化的完。那些動輒以全國4億家庭,或者1億中產家庭來算的,想想可以不要當真。
這個預期應該說是非常樂觀的。所以說,很多人算賬,動輒指導公司為啥不擴產到10萬噸,那只能意淫一下算了,你以為公司不想啊,但你得首先確定消費者在哪里啊?
實際上量的增長有5%就不錯了,歐睿國際有個預測,2029年高端白酒總量1900億人民幣,增量才500億元,這個應該偏保守了。按5%的銷量復合增速,則2021年-2025年,分年高端白酒總量為8.1-8.5-8.9-9.4-9.8萬噸,大概年均增加4000噸,800萬瓶的年增量,誰來喝掉這個增量?壓力也不小的。5年間總量增長約27%。也就是說不管如何估算,2025年的高端白酒總量在10萬噸左右。這個估計同前面幾年的增速相當,這個預測很難突破,因為人口結構、經濟增速、投資基建項目數限制,而且社會越來越公平透明。
未來5年三巨頭的產能預測
按前面5年的基酒產量估算,未來5年茅臺進入了量增加速的時期,如果歷史基酒和銷量比例保持85%不變,21年銷量應該到3.6萬噸,22年23年4.2萬噸,24年25年可達4.6~4.7萬噸,如果能夠突破這個比例,供應量會更大。這輪量增如何消化,才是茅臺股東應該關心和關注的,事關茅臺的命運和酒業格局。畢竟前面4年量增才4000噸,未來4-5年需要擴張1.2萬噸,這1.2萬噸的核心消費者在哪里?還是靠老的核心消費者喝更多?所以,如果按每年1000噸的增量,李保芳說10年不用擴產是有道理的,需要考慮市場的消化能力。
五糧液酒產能占五糧液公司總產能的10-15%,也就是2-3萬噸的高端產能,2020年銷量2.8萬噸,按2025年末五糧液總產能40萬噸計,高端產能會達到4-6萬噸。
國窖1573現在是6000噸銷量,產能一直很模糊,且目標一直很激進,2025年的銷量目標是超過2萬噸。
按三家合并計算就是10.6萬噸-12.7萬噸。產能不是問題!其實我一直不相信他們的產能限制,你要說葡萄酒有產地限制,勾兌出來的白酒有啥限制?有多少人有所謂口感記憶?如果考慮其他小眾品牌高端酒也在擴產,供給會更大。
隨著高端白酒價格的飆升,一臺飯局花6000塊酒錢同1.2萬噸增量之間的矛盾,已成為新時期茅臺發展的主要矛盾,消化這1.2萬噸增量,消費者需要多掏720億。高端白酒細分行業也一樣,一頓飯酒錢要花2000塊以上,而增量有3-5萬噸,這可是600億到1000億。這還是現有價格估測下的結果,如果繼續保持7-8%的價格增長,會更驚人。
從供應上看,高端白酒的競爭格局不會比前面4年好。好的結局是大家保持控量下的緊平衡,不利的格局是有人擠壓式的搶份額。當然相對中低端酒和其他生意仍然要好多了。
幾點結論和探討
1、決定高端白酒市場容量的從來不是產能問題,而是消費者在哪里的銷量問題,未來更不是產能問題。
2、核心消費者的選擇決定三巨頭未來的沉浮。過去4年五糧液、國窖贏得了更多的消費者,茅臺在贏得消費者方面的表現,并沒有銷售額、利潤等表現的那么靚麗。
3、未來幾年量增期茅臺如何應對,決定高端白酒江湖的演進及市場份額。茅臺有絕 對的品牌優勢,屬于發牌方,但汾酒、瀘州老窖、五糧液曾都做過一哥表明,沒有人能夠高枕無憂。過去4年的歷史表明,茅臺繼續提價和推高市場價格,不僅囤積居奇會更嚴重,還會繼續給五糧液、國窖做嫁衣。如果能把市場價格壓到1499,才是對五糧液、國窖的降維打擊,但得冒經銷體系和庫存崩盤的風險。未來幾年各家如何消化增量才是要緊的,特別是茅臺,更應該優先消化量,量就是市場份額,如果量增沒有了,那就不僅僅是增加酒窖庫存的問題,而是稀缺神話破滅,茅臺承受不起。
4、從消費品的角度看,五糧液經常講開瓶率是有道理的,只有真正被喝掉的酒才叫消費品,只有常買常喝的顧客才是核心消費者。從這個角度看,直銷1499元打新酒的購買者不算茅臺消費者,這些人要么轉手賣掉變成了庫存,要么只是解決了老丈人嘗嘗鮮的問題。
5、長期價格走向決定于供需。量價從來是個矛盾體,根本在于供求,現在的茅臺感覺不是不想提價,而是比小股東更理性,選擇直銷放量變相提價,可以讓氣球慢慢泄氣。如果真放開漲,漲到曲高和寡,從來不是消費品的福音。如果立志不斷提價做奢 侈品或者投資品,那就另說,需要坦然接受量的限制或萎縮,繼續丟失份額,甚至爆炒后的崩盤。五糧液、國窖現在盡管能偷著樂,在可見的未來仍然是跟隨者。除非他們能做大核心消費者群體,用文化和口碑綁定消費者,先在心智上超過茅臺才有希望在價格上超越。
總體而言,只要經濟向上,居民財富持續增長,未來高端白酒量增價長的邏輯會繼續有效,天花板暫時還看不清晰,可以密切關注各家的銷量走向,特別是茅臺的銷售量走向,非常有指標意義,畢竟現在產能不是問題了,僅僅關注價格的簡單粗暴邏輯不再可靠。企業間的競爭選擇,宏觀經濟波動、財富效應負反饋、消費稅等外力擾動,人口結構等都會影響細分行業周期變化及競爭格局走向。(文章來源:鳳凰網酒業)
溫馨提醒: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,倡導誠信合作、互惠共贏!為了保證您的利益,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,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,以免造成損失!
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,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,請來信或來電告之,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,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
關于9998.TV / 火爆文化 / 好酒推廣 / 火爆之隊 / 招商服務 / 企業合作 / 友情鏈接 / 好酒招聘 / 聯系我們 / 公示信息 / 網站地圖 / 行業網址大全
版權所有 火爆好酒招商網-youtubeyb.com Copy Right 2009-2024豫公網安備 41019702002040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:豫B2-20100047
版權所有,歡迎轉載,注明來源,合作共贏!
本站是專業提供白酒招商、啤酒招商、OEM代工、葡萄酒招商、養生酒等名酒酒類及其相關產業的網絡招商平臺及糖酒會
本站只起到信息平臺作用,不為交易經過負任何責任,請雙方謹慎交易,以確保您的權益
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欺騙性產品信息